利用螺旋榨油機壓榨大豆制油時,不論冷榨或熱榨,由于操作不當或油料水份比例不當,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。
1.壓榨大豆時出現回油現象:
即料斗內有油存在。對于壓榨大豆,很少出現回油,因為回油是壓榨含油較高的油料時容易產生的現象。
壓榨大豆時可以熱榨或者冷榨都可以。熱榨時:大豆—清雜—破碎(或粗軋)一軟化一軋胚—蒸炒一壓榨
大豆可以用規格12目/英寸篩網進行篩選去雜,使其雜質含量小于0.1%,然后進入破碎,破碎程度達2—4瓣,再進行軟化,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%左右,軟化時間40—50分鐘,再進行軋胚,軋胚的使用有二點:一是破壞細胞組織使油容易從細胞內流出來,二是顆粒狀的油籽軋成薄片,表面積增大,增加了出油面積,而且大大的縮短了油脂離開胚料的路程;進入蒸炒鍋進行蒸炒,蒸炒到大豆水份在1.5—2.8%范圍內,溫度到100一110度時即可以開始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。餅厚控制在l—1.5毫米左右。
2.條排間隙過小:
(即條排上的緊),應用墊子調整條排間隙,若是100型榨油機,除調整條排間隙外,還要放松一下壓緊絲母,加大園排流油間隙。
大豆屬于低油料作物,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ll-20%范圍內,在正常情況下,其水分的含量一般在13—14%(東北、華北地區偏低)。
冷榨時:大豆冷榨可以進行整籽壓榨,使整籽壓榨時要嚴格控制水份,一般控制在8一10%左右,并注意將榨油機加熱,待機體溫度升到80度左右,方可進行壓榨。
大豆冷榨時含水份高低的人工檢驗法:用門牙咬能切碎,臼齒咬成扁狀,并且表面有裂紋,又有輕微的響聲則合適;若成扁狀,不裂紋則太濕,若一咬破碎有很大的響聲,則太干,需要適量的調節水份方可壓榨。
3.壓榨時出現跑渣現象:
螺旋榨油機在壓榨油料時,若有少量的跑渣現象,也屬于正常現象(跑渣允許達5%)。若跑渣量大,則需要進行調整。
從油料方面看,油料含水份不當,太干或太濕,都會發生跑渣現象,油料太濕,條排跑查為片狀,出餅較軟手一握成團狀,流油中有白泡沫。若油料太干,條排跑渣為粉狀,出餅發白成粉,流油不暢,榨膛內出油間隙應少些。即條排裝的時候要緊些,最后一根條排要用手錘打入,對100型榨油機園排壓緊絲母應上緊些。
4.出餅不順,或不出餅,也不進料:
榨油機出現不進料又不出餅現象,主要是新機初用時,未經磨合,使用不當所致,(有時料斗堵塞造成撥料桿的撥葉子上翻致使不進料),當油料含水份不當時應加以調整。若不屬于水份的問題,則新機使用時,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,應緩慢控制進料,待機溫升達80度以上時方可進入正常壓榨。或者新機用餅和粗沙磨合1-2小時,效果更好。